《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教案

时间:2024-12-18 09:21:28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教案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 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感受异域风情,了解德国风景和风俗特点,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并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点:感受异域风情,了解德国风景和风俗特点,揣摸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和风俗特点的。

教学难点: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并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明确目标(齐读)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的意思。

2.了解德国风景和风俗特点,揣摸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和风俗特点的。

三、自学

(一)自学生字检测(先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给带点的字注音。

莞( )尔一笑 东莞( ) 姹( )紫嫣( )红

2.形近字组词

脊( ) 暇( ) 姹( ) 锦( )

眷( ) 瑕( ) 宅( ) 绵( )

3.抄写你喜欢的四字词。

4.理解词语:花团锦簇: 。

姹紫嫣红:嫣( ) 。

5.我不能理解的词语:

(二)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一遍,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本文的作者是大作家( ),作者四五十年后重游德国故地发出了怎样的赞叹? 。

3.默读每三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⑴作者在德国看到了怎样奇丽的景色?用“ ”画出有关的句子。

⑵这段话里“任何”“家家户户”这些词体现了花 的特点,你还能在这段话中找到两个这样的词吗? , ;体现花美的特点的词是 、,可见这段话,作者围绕“奇丽的景色”这个中心,分别写了德国花 、花 两个特点。

4.背诵第三自然段。朗读提示:边读边想象欣赏,把自己的赞美之情送到朗读中去。

四、交流

1.小组交流,先互相批改,再请教同学改正错题。

2.全班交流,交流组内解决不了的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根据意思写词语。

形容微笑的样子。( ) 形容各种好看的花娇艳绚丽。( )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

2.从文中找出列词语的近义词。

目不暇接—( ) 繁花似锦—( ) 意味深长—( )

二、明确目标(齐读)

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并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三、自学

1.作者为什么说德国人是一个“奇特的民族”?用“~~~~”画出有关的句子。作者揭示了一种要赞美的人生境界是: 。

2.“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⑴“人人为我”在文中指: 。

⑵“我为人人”在文中指: 。

⑶“耐人寻味”是意思是 。“耐人寻味的境界”在文中是指:。

⑷联系你的生活体验,你是怎样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耐人寻味的人生境界? 。

⑸联系你的生活实际,你有没有感受到类似的境界?举例说一说。。

3.看了德国人的风俗,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

4.“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句中的“美丽”有两层意思,①

② 。“美丽并没有改变”是指:德国人的 没变 。

四、交流

1.小组交流,先互相批改,再请教同学改正错题。

2.全班交流,交流组内解决不了的题。

五、拓展训练

1.读了这篇文章,德国人给你最深的象是:

2.小练笔:写一篇简短的读后感。

六、课后检测

1.做《同步精练》第一至五题。

2.背诵第三自然段。

结合课文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思

课后反思 :

你有没有发现自己身边也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应该让学生举例谈谈。

人永远不可能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总是与别人一起构成这样那样的关系。一个人总是经常为别人做事,为他人服务,别人也在经常为这个人做事,为这个人服务。在一个家庭里,爸爸工作挣钱,养活全家;妈妈为爸爸洗衣做饭;我们有时也为爸爸妈妈端茶捶背。在社会上,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你总是在某一方面,为别人服务,而在许多方面,你都在接受别人为你服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教案 篇2

【本单元目标】

1、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了解不同地域风俗与风情的特点。

3、揣摩作者怎样写出这些特点的。

4、积累语言

【课标教科书选编意图】

1、让学生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

积累优美语言。

2、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的受

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我设定的教学目标】

1、通过读,让学生初步体会德国风情特点。

2、通过多层次的朗读,积累语言。

3、学会抓住关键句、段,质疑中学文。

4、联系上下文、实际生活,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课前交流】(用时5分钟左右)

师:在作自我介绍以前,我要就几个简单的问题采访几位同学。

(走到一个学生跟前)你认识我吗?

生1:不认识。

师:你猜猜!

生1:(不好意思的笑笑)猜不出来。

师:猜不出来使劲猜!

生1笑笑坐下了。

师:(走到另一个同学面前)你知道我姓什么吗?

生2:不知道。

师:猜猜!

生2:姓王。

师摇头,接着又请几个同学猜,都没猜对。

【苏翁说“在教学中,要争取使你的学生喜欢你,喜欢你的这门课”因此,在课前交流时,我不仅仅要和学生尽快熟悉,还要通过幽默的情景创设、语言、表情,调动每个学生和我一起学习的兴趣。事实证明,这个 ……此处隐藏31609个字……第一课时

一、颂花导入 了解作者

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我国语言大师季羡林所写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交流、了解德国及作者季羡林。

二、初读全文 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并想想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先写作者对德国的印象—爱花,再写两次到德国的所见、所闻、所感。

3、学生自学生字词,结合课文相关语句及生活体验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4、读自己喜欢的语句及段落。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养花吗?花带给我们无穷的享受,它瑰丽无比,花香四溢!所以很多民族都爱花,德国就是爱花的民族,这个民族爱花与众不同!今天让我们跟随我国语言大师季羡林爷爷一同走进20世纪的德国,继续学习第25课,请大家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二、整体感悟

课文主要写了季羡林爷爷两次到德国的所见、所闻、所感。德国给作者留下怎样的印象?(爱花、爱美)齐读课文第一段。季羡林爷爷在德国留学十年,对这个爱花的民族有着深厚的情感,让我们怀着

三、精读感悟

1、精读“初到德国”

(1)德国养花与众不同,作者第一次到德国看到德国人养花养在什么地方?请看大屏幕: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德国人养花的地点和目的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与我们养花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自学后交流汇报。

(2)德国人养花养在什么地方?(他们都是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①与我们养花有什么不同之处?(中国养在屋子里,他们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板书:屋里 花的脊梁)他们这样养花的目的是什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②真是这样吗?季羡林爷爷对德国人这样养花感到吃惊!出示:“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自由读一读,读出吃惊的语气,指名读)

③由于吃惊,季羡林爷爷就打听女房东。出示: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师引读,做“莞尔一笑“的动作,再师生合读) 3)“正是这样”女房东说的是怎样的呢?作者在德国的大街小巷看到了什么?(板书:街道)自由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出示:走过

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上,应接不暇。指名读,评价。

①你觉得德国街道窗户前的花怎样?(花多,花美)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理解词语。展示画面。板书: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②师:听老师朗读,大家闭上眼睛想象:说说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③此时你走在这样的街道上,你的心情会怎样?(高兴愉悦、神清气爽)带上我们此时的感受,再来读这段话,相信你会读得更好。)

生读,评价。

(4)季羡林爷爷看到德国人把花栽种在窗户外面,在街上又看到这么美、这么多的花,感受颇深。他有什么感受?出示: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①自由读一读,你明白了什么?“颇”是什么意思? “耐人寻味”什么意思?是什么境界耐人寻味?(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③联系上文同桌相互说说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解。原来在奇丽的景色背后,竟隐藏着如此崇高的思想境界呀!齐读。

⑤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我们身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例子。

过渡: 季老第一次到德国感受到了德国街道奇丽的景色,感悟了德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境界,第二次到德国又有什么见闻和感受?

2、研读“再到德国”

1)齐读最后一段。

2)作者第二次到德国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出示句子:“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美丽”指什么?(鲜花是美丽的,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也是美丽的)什么发生了变化?(城市面貌)唯独什么没变? (“花养在临街窗户的外面”的习惯没变;“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景象没变;“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没变;“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境界没有改变。)

3) 指导朗读:四五十年过去了,德国街道窗户外花还是那样美、那样多,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依旧没有改变,你对德国充满怎样的情感?(崇敬、赞美、敬佩)怀着这样的情感齐读。注意读的时候,在“美丽”后稍有停顿,“没有改变”要拉长读重。

4)季羡林爷爷把这当做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他发出由衷的感叹——出示句子,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板书:奇丽的景色 奇特的民族)(多么与众不同的民族,多么了不起的民族呀!让我们大声齐读,读出对德国的敬佩,注意把奇丽、奇特拉长读重。

5)季羡林漫步异乡,置身于花的海洋,他被这个民族的崇高境界深深感动了,触景生情,感叹之余,内心涌起了另一种情思。出示:

“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作了一个思乡的梦。”

①在梦中,作者又回到四五十年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德国街道窗户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景象,想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②作者人虽在德国,却心系祖国,看到德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震撼了,他对祖国寄予由衷的希望,作者的希望是什么?

四、回顾总结

一会功夫,我们就把季老的文章读完了,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作者两次到德国抓住了感受最深的东西,写下了《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优美的文章,但两次写法不一样,第一次到德国主要写了作者所见的奇丽景色和所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再到德国主要写了作者的所感---“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这样写就是我们常说的抓住重点、详略得当的写法。

所以季老才写出了这么美的文章。你们想像季老那样写出好文章吗?先积累一些优美的词句,好吗?我们在回过头来,把你喜欢的语句、段落美美地读一读,读出内心的感受,尝试背下来。抽生读背。

五、拓展升华

大家积累了这么多优美的语言,也像季老一样到过不少的景色优美的地方,那些地方一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想像季老一样把它写出来吗?请看大屏。读要求后,学生伴乐写作。

板书设计:

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屋里:花的脊梁

初到德国: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爱花

街道: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奇丽的景色

奇特的民族

再到德国:美丽并没有改变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