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案

时间:2024-12-02 20:30:12
《草船借箭》教案精选15篇

《草船借箭》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草船借箭》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草船借箭》教案1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瑜、诸、葛、督、惩、罪、寨、呐、丞”等会认字,“委、惩、吩、咐、罪、私、擂、呐”等会写字,能够正确地读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能够体会人物的性格、语言特点,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学习课文]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正值孙刘联合抗曹之时,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东吴都督周瑜心胸十分狭窄,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巧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课文通过草船借箭一事,赞扬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课文内容环环紧扣,引人入胜。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作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十万支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不如。

教学前,先让学生弄清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还要弄清故事中写了哪几个历史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通过课前的预习,学生大致了解,三国鼎立时,孙刘联合抗曹,曹操是汉室的丞相,周瑜是孙权手下的大将,诸葛亮是刘备手下的军师,鲁肃是协助周瑜统率三军的,诸葛亮和鲁肃都是主张孙刘两家联合抗曹的人。

文章篇幅较长,教学时,教师放手让学生默读课文,自读自悟,培养学生从文中迅速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对于重点部分,教师可组织学生从读中感知,引导探究、启发学生思维,进行探究性阅读,进而培养学生感悟理解、欣赏、评价和积累语言的能力。课文中着力赞美诸葛亮这一人物,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就是引导学生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师先让学生充分阅读,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主要表现:知人心、通晓天文地理、安排巧妙。

诸葛亮对周瑜的险恶用心了然于胸。当周瑜提出请他十天造十万支箭时,他已看透了周瑜想要加害自己的用心,十天是无论如何也造不出十万支箭的,但他不动声色,反而提出只要三天,并按周瑜的意愿立下军令状。周瑜大喜,以为阴谋得逞,实际上诸葛亮早有妙计在胸。

诸葛亮知道鲁肃忠厚守信,特向他寻求帮助,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肃向周瑜提借船之事,知道曹操谨慎多疑,不了解虚实不会轻易出兵,因而大张旗鼓,雾夜佯攻曹营。甚至算到了周瑜取箭后必然疑惑,所以请鲁肃同船取箭,做个见证。让周瑜清醒地看到自己的阴谋惨败。

诸葛亮通晓天文地理,他算准了天气,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有大雾;借箭返回时,船顺风顺水。借箭妙计安排巧妙,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在谈笑风生中,诸葛亮轻松取胜,没有和周瑜发生正面冲突,顾全了孙刘联合的大局。从而让学生对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生在对全文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之后,再让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复述课文。

课文中出现的这四个主要人物,性格鲜明,语言各具特色。周瑜心胸狭窄,狡猾阴险;诸葛亮从容镇定,胸有成竹;鲁肃忠厚老实;曹操谨慎多疑,课文中体现得很充分。通过人物的对话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活动。如: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在读通顺的基础上,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体现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学生可边读边议。

[词句积累]

生字中,注意诸葛的“葛”字读音,应读“gě”。

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惩罚:严厉地处罚。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策略。

[教学设计]

(课前初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有条件的学生课前读一读《三国演义》,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大致了解人物及其关系。)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今天我们学习的《草船借箭》这篇课文选自《三国演义》,谁来谈谈,你对《三国演义》了解多少?

2.结合预习,教师鼓励学生质疑,启发学生从课题、从内容中提出不懂的问题。

1.学生简单交流《三国演义》。(故事发生的背景,人物及其关系。)

2.学生质疑,能够解决的可以当场进行交流解决。

二、自读课文,把握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画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了解课文内容。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逐节朗读课文。(注意纠正错误读音。)

4.教师指导学生认真读课文,看看草船借箭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

1.学生自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学生能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了解课文大意,清楚课文的脉络。

3.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的经过,口述“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4.草船借箭的起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结果是周瑜惨败。

第二课时

一、回顾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草船借箭》写了一件什么事,起因与结果是什么。

2.起因和结果截然不同,是诸葛亮神机妙算使事情发生了改变。(草船借箭成功)

教师板书:神机妙算。

草船借箭的起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结果是(周瑜长叹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周瑜惨败。

二、感悟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阅读,思考:“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课文里哪些地方写诸葛亮“神机妙算”?画下来读一读,

2.教师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思考。

3.哪些地方说明诸葛亮知人心、通晓天文地理、安排巧妙?

1.学生读书自悟后在班内交流所得,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点拨。从草船借箭的时间、气候、地理环境以及借箭的经过,体会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神机妙算)。

2.师生共同归纳出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神机妙算表现在:诸葛亮知人心、通晓 ……此处隐藏26419个字……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想:果然不出所料,他又要为难我了,我就来个将计就计吧。于是)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试探地)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故作惊讶)地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眨巴着眼睛)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胸有成竹地)说:只要三天。周瑜(想,你在说大话吧!他一本正经地)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拍了一下胸脯)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了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想了想,补充)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怀酒就走了。

然后,让学生进行角色朗读,一组读诸葛亮说的话,另一组读周瑜说的话,中间的旁白及括号中加进去的内容由教师读。教师读得绘声绘色,学生读得入情入境,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评析】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教学手段,也是理解课文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采用什么形式朗读,如何组织朗读,这都将直接影响到朗读作用的发挥。本教例根据课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对课文作了先删后添的变动,通过去枝减叶,学生角色朗读时好像就在面对面地说话,真正进入了角色,读出了对话的语气,体会了人物说话时的内心思想活动;而引导学生添油加酱的过程其实就是由表及里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通过添没加酱的朗读,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达到了以读导悟、读中见悟的目的。

《草船借箭》教案1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2、学会11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

3、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胆略。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重点段,认识诸葛亮神机妙算。

教学关键:教师善于激发学生提问题,凭借课文(文字、插图),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三、教学设计

教时 第一教时 时间 课业内容 2、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了解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重点是什么。

教学重、难点 借助课题把握课文的重点

课前准备 小黑板 录音 投影

环节 教学过程 方法与手段 完成目标(或)设计意图

(一)创设悬念,激发兴趣。

1、从《草船借箭》这个课题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2、你还想知道什么?

(师生一起梳理问题)

3、初读课文,认真思考上述问题。

4、反馈。 带着问题读课文,激发兴趣,提高读书的效率。 通过知道什么,还想象知道什么,把学生带进课文内容中。

(二)抓“借箭”读文,领悟大意。

1、字词反馈:指名认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在生字旁书写一遍)、初步理解字义。

2、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作者安排的材料补充完整。

(1)

(2)诸葛亮置备了草船,趁着大雾向曹操“借箭”。

(3) 出示小黑板

出示投影

落实基础知识

理清文章思路

(三)课后小结

教时 第二教时 时间 课业内容 2、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方法。

2、突破重点,明确文题。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认识诸葛亮借箭的主要原因

课前准备 录音 投影

环节 教学过程 方法与手段 完成目标(或)设计意图

(一)导读第2段,突破重点段

1、回忆课文内容及思路。

2、默读课文第3段,说说最感兴趣的内容。

3、分析诸葛亮在大雾掩护下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过程,剖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有感而发

这是在学生基本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重点内容。

(二)导读第一段

1、自由朗读第一段,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2、划出对话进行研读:理解语言的内涵,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如:“就要交战”(与造箭期限有关)

“用什么兵器最好”(引入圈套)

“这是公事”(要挟对方)

“军营里......”(借军令进逼,暗示要立军令状) 主动探究

体会语言的内涵,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三)指导朗读

1、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地方自由读,想想该用什么语气?

2、指名读,同学评议。

3、分角色朗读对话。 朗读

欣赏

评价

促进

在读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亲和力。

(四)课后小结

--------------------------------------------------------------------------------

教时 第三教时 时间 课业内容 2、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巩固字词,听写词语。

2、品评朗读,总结全文。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

课前准备 小黑板 录音

环节 教学过程 方法与手段 完成目标(或)设计意图

(一)巩固字词

1、听写词语:

奉命 撤退 崎岖 山涧 居高临下 斩钉截铁

昂首挺胸 热血沸腾 惊天动地 气壮山河

2、反馈:

小黑板出示词语,同桌互批,全班小结。 报词语、词语意思、同(近)义词、反义词……

通过这个环节来巩固字词。

(二)学习首尾两段

1、对比着读读首尾两段,有什么发现。

2、小黑板(或投影)出示

挺有才干——神机妙算

心里很妒忌——我真不如他 对比法

提示学生进一步理解“神机妙算”

(三)品评

总结

1、采用多种方法朗读课文,深刻地来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总结:《草船借箭》中的“借”能用“骗”来取代吗?为什么?

3、你还可以用别的顺序安排课文的内容吗?与课文的安排比,哪一种更合适。

自由读、分组读、领读、指名读、齐读

学习如何更好地安排材料

课堂

板书 草船借箭

邀请鲁肃 同去取箭

船近曹营 擂鼓呐喊

曹操惊疑 万箭齐发

草船借箭 满载而归

课后

小结

《《草船借箭》教案精选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