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

时间:2024-12-01 16:47:18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解决文艺欣赏方面遇到的问题。

3.德育目标:发展学生审美个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审美修养。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提出的残缺美,领会“以少胜多、以无胜有”“虚实相间”的艺术原则。

教学难点

1.理解“残缺美”的涵义。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在艺术史上就有这样的一座雕像:那就是罗丹的巴尔扎克像。罗丹在完成这尊塑像时,叫了几个学生来一起欣赏。雕像的造型很别致:巴尔扎克披着睡衣,双手叠合在胸前,昂着硕大的脑袋,两眼注视着前方。一个学生指着雕像的双手说:老师,这手像极了!我从来也没见过雕的这么完美的手呢。然而,这句赞美的话使罗丹皱起了眉头,他沉思了一会,突然举起一把斧头,将那双完美的手砍了下来,学生们都疑惑不解。但罗丹却神色严峻的说道:这双手太突出了。既然这双手已经有了自己的生命,那就不再属于这个雕像的整体了。一件真正完美的艺术品,是没有任何一部分比整体更重要的!尽管在当时没有人承认欣赏这部残缺了的艺术品,但罗丹断言:我的雕像终将立于不败之地。他的预言应验了,《巴尔扎克》真的成为了举世闻名的艺术珍品。

在巴黎的罗浮宫也有这样的雕像:这座胜利女神像是一座大理石雕像,高328厘米,约创作于公元前200年。虽然女神的头和手臂都已丢失,但仍被认为是古希腊雕塑家们高度艺术水平的杰作,不论从哪个角度,观赏者都能看到和感受到胜利女神展翅欲飞的雄姿。她上身略向前倾,那健壮丰腴、姿态优美的身躯,高高飞扬的雄健而硕大的羽翼,都充分体现出了胜利者的雄姿和欢乎凯旋的激情。海风似乎正从她的正面吹过来,薄薄的衣衫隐隐显露出女神那丰满而富有弹性的身躯,衣裙的质感和衣褶纹路的雕刻令人叹为观止。

虽然这两座雕像都是残缺的,但却给人以美感,这就是残缺的美,是部分的残缺赢得整个作品的美的和谐。比他们更有名的是另一尊收藏在罗浮宫的米洛斯的维纳斯像。

二.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回答:作者在这篇随笔里表明了怎样的艺术见解?用原句回答

明确:本文开门见山,亮出观点“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并以此统领全文。在自然分成的三个层次的开头,都用一句话概括了该层次的大意,行文过渡十分自然,脉络十分清晰。将文章分为三个层次,并概括层次的大意:

1、必须失去双臂2、不可复原双臂3、只能失去双臂

三.合作探究

研讨第一部分

1.维纳斯双臂的失去给了作者怎样的感受?他是怎样具体阐述这种感受的?用原文语句回答,注意“感到”一词。

明确:作者的感受是:“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残缺反而给人驰骋想象的空间,想象出无数双秀美的双臂,种种虚象绝妙地烘托着这尊雕像,提升了这尊雕像的艺术价值,使她超越时空,走向世界,走向永恒。

在这里“特殊”“普遍”的内涵是什么?

明确:“特殊”意即双臂完整、定型的、一览无余的、缺乏想象力的;“普遍”意即手臂残缺,形态不定,让人充满想象力的,艺术效果上是质的飞跃。

2.维纳斯“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为什么?

请用一句话概括你对课文第一部分内容的理解。

明确:维纳斯双臂的偶然丧失却产生了整体美的艺术效果,给人们一种整体美的艺术感受。

研讨第二部分

1.畅想如何复原双臂

.法特威灵丁:维纳斯正慢慢走进海里,有手扶持着自已的衣服,左手想要把头发松开,所以左手握着结发的发带类的东西。

.右手护胸,左手拉着自己的孩子小爱神厄洛斯。

.德国雕刻家朱舒特拉森,考察了雕像以后认为,《米洛斯的维纳斯》不是一个单独的雕像,而是和希腊神话中维纳斯的情人战神马尔斯站在一起。

.德国艺术家富尔特万格拉《富尔特万格拉复原方案》的结论是:维纳斯的左手握着苹果,右手扶持衣裙,姿势为站立。

2.读第二部分,让学生划出作者对复原“双臂”的方案有什么看法和感受。

作者认为这些方案“全是些倒人胃口的方案”,“全是些奇谈怪论”,“一种恐惧、空虚的感觉袭上心来”,“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由此看出,作者对恢复双臂方案极端厌恶。

3.用文中原话谈谈作者产生如上感受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这一方是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而那一方却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可见,失去双臂的维纳斯格外迷人,散发着梦幻般的色彩,而复原双臂的维纳斯却根本不能产生超越“丧失”的美感。

4.让学生概括本部分内容

明确:本层从反面论述复原双臂后的维纳斯在艺术效果上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其美感远不及“丧失”的美感。

研讨“残缺美”的涵义

1.从上面两部分分析看,本文谈了一个美学观点,这个美学观点是什么?

残缺美

2.既然残缺能带来这样好的艺术效果,那么艺术品是否应该提倡残缺?

作者在一、二部分讲述残缺带来的不可思议的审美效果,可能会给学生一个定势思维,即残缺就是美,所以有必要提醒学生质疑、发问,多角度的看问题。

3.结合维纳斯的断臂谈谈怎样的残缺才是美的?

对于残缺美的理解要落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上,即“部分”的残缺不影响“整体”的表达效果,而且能够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

4文中一会儿说复原方案是倒人胃口,一会儿又说是顺理成章,怎样理解这种矛盾?作者的真正意图是要说明什么?

明确:人们尝试的种种复原方案亦可视为是对美的追求,只是复原后的艺术质量水平已发生质的变化,人们不会再产生以前那样的感动了,因为它束缚了人们的想象。正所谓实景有限,虚景无穷;空本难图,神无可绘。

认识“缺憾美”:缺憾也是一种美;并非所有的残缺都是美;对艺术上的残缺与生活中的残缺,认识应不一致;由此作者以其独特的艺术颖悟力,深刻地阐述了艺术创作中“以无胜有,以少胜多”的艺术原则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方法。

构成缺憾美主体的比较。断臂的维纳斯之所以美,还在于“她是一个美的典型。无论是她的秀颜,还是从她那丰腴的前胸伸延向腹部的曲线,或是她的脊背 ……此处隐藏31019个字……托尔斯泰墓”

提问:坟墓的外形给人第一印象是什么?(简单、普通、平凡)而作者却认为它是世间最美的坟墓,这是作者从哪个角度出发去欣赏的?

明确:作者是从托尔斯泰追求朴素的伟大人格这个角度去欣

赏的,所以他认为这个“小小的长方形土丘”是“世间最美的坟墓”。

2、 小结启发:我们想想,本来是一尊残缺的雕像,清冈卓行却从她给人们带来广阔的想象空间这一角度发掘出她的一种神秘的美感——“丧失美”;一方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坟墓,茨威格却从托尔斯泰追求朴素的伟大人格中将它升华成世间最美的坟墓。这些都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结论:生活中每个人对美的定义和欣赏角度都可以是不相同的。

(七)请学生联系生活,谈一谈自己对美的理解

(八)布置作业

生活中人们对美的理解和感悟都会有所不同,从你的角度去发现生活中你认为美的东西,以此为题。写一篇500—600字的短文。

参考题目:简单就是美

距离产生美

丑到极致也是一种美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13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

2.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3.学习联系上下文对疑难问题进行探究的方法。

4.通过阅读本文,提高自我审美修养。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从欣赏维纳斯雕像进入新课)

二、作者与维纳斯雕像介绍:

清冈卓行,1922年生于中国大连市,就读于东京大学,日本当代诗人、小说家,法政大学教授。1969年以短篇小说《洋槐林立的大连》获芥川奖,1984年获现代诗人奖。其它作品有《早晨的悲哀》、《大海的眼睛》等。

米洛斯的维纳斯,又称“米洛斯的阿佛洛狄忒”,大理石雕,高204厘米。相传是古希腊亚力山德罗斯于公元前150年至前50年雕刻的。在古希腊神话中,阿佛洛狄忒是爱与美的女神。罗马神话中称维纳斯。掌管人类爱情、婚姻、生育以至一切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生于海中,以美丽著称。其雕像于1820年发现于希腊米洛斯岛,为半裸全身像,面容俊美,身材匀称;衣衫滑落至髋部,双臂残缺,仍展示出女性特有的曲线美,显得端庄而妩媚。

《米洛斯的维纳斯》选自《当代世界名家随笔》,作者清冈卓行抓住维纳斯残缺的双臂展开议论,提出了维纳斯双臂残缺不但不遗憾,相反是“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是向着无比神妙的整体美的奋然一跃”的观点,见解独到,分析说理有很强的说服力。

三、解释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攫住出神入化发掘矫揉造作标新立异赘言丰腴不可思议

销魂勾魄胳膊顺理成章迥然不同回溯精美绝伦驰骋饶有兴趣

四、速读全文,划分层次并概括段意。

明确:全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开篇点题。

第二部分(4-5):阐明关于复原米洛斯的维纳斯的两条已经丢失的胳膊的方案全是些奇谈怪论。

第三部分(6-7):说明了丧失的部位为什么必须是两条胳膊而非其他的原因。

五、课文分析

(一)阅读第一部分,思考:

1.作者对维纳斯雕像持怎样的观点?“一个奇怪的念头”所指是什么?“攫住”一词你认为用得好吗?

明确:观点是“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一个奇怪的念头”也就是指作者的观点;“攫住”一词自然用得很好,显得有力,表明这个念头很强烈。

2.为什么说“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

明确:即因为“人们称为美术作品命运的、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正出神入化地烘托着作品”。

3.为什么说维纳斯把她那条双臂是“巧妙地”遗忘在故乡或者别的地方了?

明确:“巧妙”是说她借舍弃部分而获取了完整的偶然追求。也就是用缺陷美的方式达到了对整体美的追求。

4.怎样理解文中“我既感到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无矫揉造作的飞跃,也认为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一句?

明确:米洛斯的维纳斯在农人无意的发掘中失去了两条有由大理石雕刻成的美丽臂膀,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即那失去了的双臂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深深地孕育着具有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尽管这艺术效果一半是由偶然产生的,然而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也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5.为什么说维纳斯是“一个美的典型”?

明确:无论……使人百看不厌。

6.人们为什么会暗自“畏惧两条一览无遗的胳膊会重新出现在这座雕像上”“哪怕那是两条如何令人销魂勾魄的玉臂”?

明确:因为这种局部美的获得反而损害了那种由偶然产生的整体美,使雕像失去了神秘气氛和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

(二)分析第二部分:

1.“我”为什么认为复原维纳斯胳膊的方案是“倒人胃口的方案”?

明确:因为这些恢复破坏了已经起到的艺术效果,引起了质的变化,反而使维纳斯雕像失去了整体的完整的美。

2.怎样理解“当艺术效果的高度本身已经迥然不同之时,……转移到另一个不同对象上去呢”这句话?

明确:其意思是说,复原方案将使维纳斯雕像变成另一个雕像,因为人们已经认同了断臂维纳斯的艺术魅力,不可能再转而从内心去认同一个“完整”但艺术效果反而欠缺的维纳斯雕像。

3.“我阅读着这方面的书籍”中“这方面”指什么方面?“我”有何以会有“一种恐惧、空虚的感觉袭上心来”?

明确:指写着人们从考证的角度,从想象的角度,提出的形形色色的复原方案等内容。“我”所以恐惧、空虚,是因为选择出来的任何一种形象,根本就不能产生超越“丧失”的美感,复原就意味着要失去一个最美的维纳斯雕像。

4.对“如果发现了真正的原形,……用的正是艺术的名义”一句的理解是什么?

明确:作者不希望有真正的原形出现,因为它会破坏断臂的维纳斯的神秘美,所以为了维护真正的艺术,要坚决反对复原的任何方案。

(三)分析第三部分:

1.为什么说“除了两条断臂外,其他任何部位都丧失不得”?

明确:因为丧失了任何其他部位,都不会产生神秘气氛与想象的空间,反而有损雕像的整体美,那么,这座雕像就不可能放射出变幻无穷的生命光彩了。

2.作者认为,为什么丧失的部位必须是手呢?

明确:因为手在人的存在中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维纳斯丢失了她的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困难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也就是才使人们产生了各种想象,而这正是艺术的美丽所在。

六、小结

清冈卓行认为,维纳斯为了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你们的看法呢?(学生讨论)

七、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以《我心中的维纳斯》为题,各抒己见,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