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5-02-24 09:20:34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模板九篇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模板九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有兴趣地观察比较数种常见车辆,发现它们明显的不同。

2、了解特殊车辆各有不同的本领,体会它们都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教学重点:

认识不同的车,了解特殊车辆各有不同的本领,体会它们都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活动准备:

1、幼儿对消防车、洒水车、救护车等特殊车辆有初步的认识。

2、制作多媒体课件。

3、收集各种特殊车辆的玩具。

活动过程:

一、辨听车的声音,引出特殊车辆

1、听听是什么声音?(喇叭声)

今天开来了许多不同的汽车,你们想认识吗?

2、那我们就做一个听声音猜汽车的游戏。猜对了,汽车会开来的;猜错了就没有汽车,想玩吗?听仔细了……

3、听声音猜汽车。幼儿猜对了,出示车辆。

消防车:

1、它有什么特殊本领?

2、消防车在灭火的时候,水是从哪里来的?

3、为什么消防车上有梯子,它有什么用处?

4、为什么消防车的身上涂上红色?

救护车:

1、救护车有什么本领?

2、为什么救护车上的灯会闪,还发出嘀嘟嘀嘟的声音?

3、你们知道救护车里面有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用?

洒水车:

1、为什么马路上需要洒水车?什么时候你们会看到洒水车?

2、为什么洒水车可以洒水?水藏在哪里?怎样撒水?

3、洒水车为什么会有音乐?

三、特殊车辆大换班

1、着火了--迅速赶到的是洒水车。

讨论:洒水车也有水,为什么不能救火?

2、受伤了--迅速赶到的是消防车

讨论:消防车为什么不能救人?

3、天气太热,地面温度升高,谁能来降温?

四、寻找会唱歌的朋友

1、出示三种车:我们都是特殊的车辆,都有自己特殊的本领,都会"唱歌",可是我们还想多交一些朋友,你们还知道哪些会唱歌的车?你们还见过哪些特殊的车呢?

2、幼儿介绍,演示。

活动反思:

当今幼儿每天生活在大千世界对各种事物极其好奇,他们接触到的事物往往会使我们成人始料未及,因此让幼儿从小树立安全和自我保护的意识是十分必要的。科学活动“会唱歌的车”主要通过幼儿教感兴趣的动画形式让幼儿了解救护车、消防车、警车的不同性质和用途,了解它们的不同声音并掌握遇到紧急事情应该拨打什么号码。在演示课件活动中通过用语音、动画故事及图片等形式,生动地将三种特种车展示给孩子。其画面色彩鲜艳,所配音乐节奏明快,故事情节扣人心弦、动物形象生动活泼、特种车及警笛声鲜明逼真,解说清晰、极富感染力,十分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易于幼儿接受。在幼儿欣赏故事期间,当看到两只坏老鼠由于偷不到粮食,将熊大叔保管的粮仓点燃时,幼儿紧张得个个瞪大双眼,教室中鸦雀无声,当看到被树上的小猴子发现。小猴子通过拨打110、120、119三个电话号码,分别叫来了警车、救护车和消防车,从而抓住了坏老鼠、救出了仓库管理员熊大叔、熄灭了大火,保住了粮仓时,幼儿长长地舒了口气,真正感到了这个故事带给幼儿的震撼。活动的最后又设立了思考问题,利用三种特种车的图片、拨打三个电话号码以及现场应急图片进行提问,再一次复习巩固三种车的名称、用途、发出的声音并记住三个电话号码,使整个活动进一步得到升华。他评┬∫话嘟淌Κ┰诒敬位疃中,教师充分的发挥了电教手段的作用。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运用了他们喜欢的动画手段把安全教育融入到活动中,使孩子们有了一个生动形象的动画在眼前。故事情节有趣生动,音乐逼真。孩子们很喜欢。嘟嘟熊┧淙幻挥锌吹秸饨诮萄Щ疃,但马老师的课件的确很棒タ渭贯穿于整节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孩子在游戏中了解三个特殊号码。并能准确说出来フ飧龌疃在整体设计上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故事情节及游戏贯穿整个活动过程,使孩子们仿佛融入了情节的发展当中,调动了多种感官,在看看、听听、玩玩中增长经验,同时,活动的选材贴近于幼儿生活,也正是幼儿所需要的,为此他们能够在主动学习中参与活动。冰琪琳┨嵋坏愀鋈说慕ㄒ榫褪牵小班孩子对于车的外形和车发出的声音更感兴趣,他们的认知特点是由直观到形象,所以教师应该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不必急于让幼儿记住三个号码,首先能从这两个特征上区分三种车即可,可在延伸等活动中逐渐区分三个号码。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小丑会倒立的原因,从实验中感受杠杆、平衡的原理和现象。

2、继续学习填写记录表的方法。

3、喜欢参加科学探索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活动准备:范例小丑2个;事先画好的小丑的图片(贴好衬底)、底座(小杯子、油泥、吸管);吸铁石、回形针、雪花插片、文件夹每人各2个;幼儿记录表、笔、黑板等

活动过程:

1、出示小丑,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发现小丑倒立的原因。

(1)、出示双面范例小丑

“你们看过小丑表演吗?我这儿有个小丑,他会表演倒立,想不想看?”

提问:“为什么小丑能倒立?你们的小丑会吗?你们也来试试看,让你们的小丑也倒立。”幼儿进行尝试。

(2)、师幼2种小丑进行比较

“为什么我的小丑能倒立,而你们的小丑倒立不起来呢?”

(3)、幼儿用硬币进行尝试

“小筐里有一些硬币,你们去试一试,看看硬币贴在哪儿能使小丑倒立。”(同时用单面范例小丑提示硬币的贴法:双面胶贴硬币,贴在小丑的背面)

(4)、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你刚才是把硬币贴在什么部位使小丑倒立的?”

“为什么只有在小丑的手部贴上硬币就能倒立呢?为什么在别的地方贴就不能呢?为什么要贴2个硬币呢?”

:只有在小丑的手部贴2个一样重的硬币,小丑身体才能平衡,就能倒立了。

(5)、请幼儿继续去尝试未倒立起来的小丑。

2、猜想并记录还有哪些材料能使小丑倒立起来

(1)、启发幼儿讨论

“除了用硬币,还有什么材料能使小丑也倒立起来呢?”

(2)、幼儿进行猜想并记录(简单的介绍记录表):

“小筐里有吸铁石、回形针、雪花插片和文件夹,我们来猜一猜,哪些材料能使小丑倒立起来,并把你的猜想记录在表格的‘?’后面,可以的就打‘√’,不可以 ……此处隐藏4491个字……儿准备了一些材料,出示图一,在这么多的材料中,有二样材料可以让小灯泡亮起来,请你仔细看一看、想一想,你认为是那二样?最好能说出理由。

(2)师:这二样材料是不是真能让灯泡亮呢?请小朋友自己动手试一试。

(3)幼儿尽情地操作,教师观察、鼓励、引导(图二)。

(4)师:请告诉我们,你是怎样让灯泡亮起来的?用这个图片在黑板上把它表示出来(图三)。

(5)师:你们用电线的一头与灯泡接上,另一头与电池的顶部或底部接上,只要灯泡触到和电池的另一头,灯泡就亮了。

(6)师:是不是这样?这样连接真的能让灯泡亮起来吗?让我也来试一试?

(7)教师有意选择金属丝不露的电线操作。咦!怎么不亮?

3.发现:创设情景,操作中发现金属的导电性。

(1)师:你们的灯泡都亮了,我的为什么不亮呢?

(2)师:“小朋友,你们都认为是电线的问题,同样是电线,为什么这根电线可以,而这根电线不可以呢?”

(3)比较二根电线的不同处。

(4)幼儿比较操作,描述操作结果,大胆表述材料与灯泡是否亮的因果关系。

(5)教师对幼儿的结论进行描述:“小朋友,你们都认为,电线露出金属丝接在电池上灯泡就能发亮,有塑料包着的电线头接在电池上不能使灯泡发亮。是不是这样?(6)教师再次设疑,让幼儿在操作中进一步感知金属的导电性。

师:出示杯子,这是什么材料做的?(金属)如果把它接在电池上,灯泡会不会亮?

(7)幼儿操作,发现金属的任何部位都能导电。(图四)

师:请小朋友试一试,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8)猜想验证:再次探索

①明确操作要求。

师:“今天老师还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不同的材料,有晨检牌、积木、纸片、钥匙,先等请小朋友猜一猜哪些材料接上电路后灯泡着?哪些不亮?然后把你的猜想记录在表格里。”

②幼儿操作记录猜想结果,教师进行观察指导(图一)。

③师**流猜想结果。

教师对幼儿的猜测结果以不同的切入方式以提问,进行统计:(图五)

提问语1:“晨检牌接在电路上有几个孩子认为亮的,几个孩子认为不亮,(教师与幼儿一起统计)说明一共有几个孩子在活动?(16个)

提问语2:“纸片接在电路上有8个孩子认为亮的,有几个孩子认为不亮?”

提问语3:“钥匙接在电路上有1个孩子认为不亮,有几个孩子认为亮?

④幼儿操作,验证猜想结果,交流发现结果。(图六)

4.拓展:提供电工用具,观察把手的材料,理解导电与安全的关系。

明确操作要求。

师提供电工用的钢丝钳、尖嘴钳、起子、活动扳手、.电工刀、电工小锤、电钻、电烙铁等:“接下来我们来找一找他们的把手在哪里,看一看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为什么?能不能改成金属材料?“

5.活动延伸:

师:那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材料,今天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再做一做这个实验,找找什么材料能导电,什么材料不能导电?

小百科:一般认为电灯是由美国人汤马士·爱迪生所发明。但倘若认真的考据,另一美国人亨利·戈培尔(Heinrich Gbel)比爱迪生早数十年已发明了相同原理和物料。1801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将铂丝通电发光,他亦在1810年发明了电烛,利用两根碳棒之间的电弧照明。1854年亨利·戈培尔使用一根炭化的竹丝,放在真空的玻璃瓶下通电发光。他的发明在今天看来是首个有实际效用的白炽灯。他当时试验的灯泡已经可维持400小时,但是并没有即时申请设计专利。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现象,体验操作的乐趣,小球站稳了(中班科学)。

2.探索发现利用一张纸使小球稳定的方法。

3.能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准备:乒乓球和纸。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玩球的经验,知道球滚动的特性。

环境准备:体育区角投放的兵乓球。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发现现象。

1. 幼儿自由玩球.

2.幼儿将球放在柜子上,引导幼儿发现小球在桌面容易滚落的现象。

二、提出问题,幼儿设想,幼儿教案《小球站稳了(中班科学)》。

1.提出问题:怎样让小球站稳 ?

2.鼓励幼儿大胆设想,表述自己的想法。

3. 再次提出问题:能不能想办法就用一张纸让小球站稳?

4. 鼓励幼儿动脑筋.再次大胆设想,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动手尝试,实践想法。

1.幼儿每人一张纸,尝试用纸帮助小球站稳 .

2.教师观察,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

四、交流。

1.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

2.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展示成果.

3.将作品陈列在柜子上,幼儿集体欣赏大家的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知道并能说出电脑的外形特征,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2、知道电脑能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结合生活经验说出电脑的用途。

活动难点:能够合理想象、设计电脑。

【活动准备】

1、教具学具准备:电脑一台。

2、知识经验准备:让幼儿自己尝试操作电脑,感知电脑的各种功能。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电脑,说出电脑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激发幼儿对电脑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操作电脑,并让幼儿感知电脑能看光碟、听音乐、画画等功能。

二、讨论:电脑能给人们带来哪些方便?爸爸、妈妈用电脑来做什么事情?

分小组讨论:我设计的新型电脑。讨论结束后请各组推选一名幼儿说一说本组的想法。

【活动延伸】

美术活动:让幼儿把自己设计的电脑画出来。

情境延伸:将电脑放置在活动室一角,教幼儿正确操作,让幼儿操作电脑,玩简单的益智游戏。

家庭延伸:家长可利用休息日带幼儿去逛电脑城,增加对电脑的感性认知。

【活动分析】

电脑是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物品之一,选择电脑作为主题谈话对象,能够让幼儿有话可说。活动中,幼儿通过倾听别人讲述和自己参与探讨,始终处于兴奋之中,在这样一个开放的全语言讲述的环境中,锻炼了幼儿的表达性口语能力,符合小班幼儿语言教育“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围绕主题谈话,能用短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一目标。

【活动注意】

1、教师注意提醒幼儿使用电脑的正确操作方法。

2、鼓励幼儿合理想象,设计出自己理想中的电脑。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模板九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