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案

时间:2025-02-20 20:29:33
实用的草原教案模板集锦六篇

实用的草原教案模板集锦六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草原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草原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这篇文章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充分发挥其审美体验的能动性。

2、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品质的培养。

3、在对草原景色的独特感知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的性情。

4、鼓励学生养成观察,分析,思考客观世界的良好习惯,培养一定的景色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一些难字的读音和难词组的意思

2、草原的特点,魅力的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

3、对作者蕴藏在草原景色中情感,即人生的思考体验。

4、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灵感,应用到日后的作文教学中。

三,教学方法:

以课文为文本,通过“讲授法”的方式,学生与老师进行互动、对话,兼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让学生领悟作者的真正内蕴。

四,教学时数:1课时。

五,预习要求:

1、了解有关草原方面的知识。

2、掌握一些字的音和一些词的意思,

3、熟读全文,并能背诵第十一自然段。

六,教学过程和内容:

1、导入新课:

引入:先一块来再背诵一下《敕勒歌》……

肯定:同学们都背的很不错!请同学们观关于看草原风光的小电影(一段五分钟左右的草原风光),请一些同学来告诉我,自己所了解的草原又是怎样的?

明确:(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概括起来,有的是谈草原的表面景象的感受;有的是从媒体的渠道,来理解自己的感知的。有的是从生命的层面加以理解……

引入:今天我们来一块走进鲍尔吉·原野的《静默草原》,一感受他的眼里的草原,以及从草原所获得的一些深层的蕴义。(并略带介绍作者和写作的背景,说明鲍尔吉·原野,歌手腾格尔和画家朝戈三人被称为当今中国文艺界的“草原三剑客”)

七、讲授新课:

检查预习情况:

⑴请学生上台给生字词注音:

前瞻 簇立 迥然 穹庐 长鬃披散 摩挲

⑵正音、正字:

前瞻(zhān) 簇(cù)立 迥(jiǒng)然 穹(qióng)庐 长鬃(zōng)披散 摩挲(suō)

⑶解释生词:

①前瞻:向前方的远处看;引申:向将来看。

②簇立:聚集成堆地挺立着,一般是用于花草等体型较小的植物。

③迥然:形容差得很远。

④穹庐:借指天空。

⑤摩挲:用手抚摩。

明确:念完生字和了解了一些的意思。回归文本。从标题,说明作者笔下的草原侧重的是“静默”,而不是喧闹的,明确喧闹也是合理的。关键在于个人的感受体会。

引入:“静默”在文中体现在那些方面,为何说草原是静默的,让同学们回答。

总结:肯定,总结一下。草原是辽远的苍茫的。一个人,站在在草原上,可以任意遐想,悟出一些我们以前根本没悟出的哲理。这时的草原是静的,也就是作者所说“静默”的。没有受到世俗的侵扰。所以,人,也必将是“静默”的。也是个“善忘者”。与《敕勒歌》相比,鲍尔吉·原野的《静默草原》有何特点?

明确:本文景物描写较少了,更侧重于抒情、感悟。作者是以感悟为主,是在对草原的一种独特的情感基础上,抒发了对生命的富有哲理性的感悟。问:作者的情感诉求。在文中是怎样抒发的?用了什么手法?(生:是层层推进的,用了对比手法)。

引入:是层层推进的,用了对比手法。好对比手法体现在哪里?有哪几组?让同学讨论回答。

草原教案 篇2

课 题:《草原上》

年 级:三年级艺术上学期

教学目标:

1、《草原上》、是我国内蒙古的民族民间音调。初步感受这一地区的民族风格。

2、内蒙古地区的音乐往往是歌舞一体的。有感情的唱好《草原上》并进行即兴编舞,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欣赏《草原放牧》听音乐编舞蹈,讲故事,发挥想象力。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内容:

1、用图片让学生从视觉上去感受内蒙古人民的风土人情。

2、在悠扬的歌曲中,要求学生根据插图等资料展开联想,投入到“草原上”的情景中去。

3、学习歌曲《草原上》

4、边唱边表演舞蹈,表现出对草原的赞美之情。

5、学会了歌曲,情学生用乐器为歌曲伴奏,分组进行评比,看看哪组最入情。

6、聆听《草原放牧》,教师可讲“草原小姐妹”的故事。

7、音乐知识的学习。

创编与表演

请学生分组用乐器为歌曲伴奏,部分学生来表演舞蹈,部分学生来演唱。

草原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及新词,掌握1个多音字“蒙(měng)”,认读1个字。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像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中描写野花的句子。

4、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充满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感情。

5、引导学生介绍、交流搜集到的信息。

教学重点: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充满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像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草原的神奇美丽。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在语文的学习中,游历过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欣赏过云雾缭绕的庐山,今天,老师建议大家去领略一下锡林郭勒大草原的风光。谁有兴趣?好!我们出发!

2、多媒体课件(剪辑过的配乐锡林郭勒草原风光)

3、启发:谁愿意谈谈感受?

4、师:看来,大家对锡林郭勒草原很感兴趣,让我们走近一些,来个近距离接触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各自轻声朗读

要求:体会一下锡林郭勒大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讨论:锡林郭勒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师:虽然,草原留给我们的印象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字能概括出此时大家的感受,那就是草原很——美。让我们踏上草原,细细地用心欣赏它。

三、细读感受

(一)第一、二自然段

1、请同学默读

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可 ……此处隐藏1030个字……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词

草原 打破 新绿 无边 牧民 远处 飘动

五、部诵指导:

① 的 ,打破了 。 草原醒来了。

② 羊儿 圈门, 奔向 。牧民们 ,追赶那 。

③ 羊儿像 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 。

练习背诵

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

无 打 处 民 动 牧原新

指名认读

3、仔细看田字格内的“打、动、牧、新”,比较在结构的安排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根据学生发言、归纳:

打:左高右低

动:左低右高,下面也不齐平。

牧:左右两部分一样高

新:左右两边上面齐平,右边“斤”的竖拍长。

无:独体字

处:半包围结构,第三笔平捺

与“外”相区别

七、作业:

练习描红

各自练习写生字,难写的多写几遍。

板书:

5、草原的早晨

羊儿 牧民

一只只 涌出 跨上 追赶

一群群 飘动 歌声

(多) (乐)

教后小记: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草原是陌生的,教学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录像展现大草原的美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课上并没有立即就让学生看录像,一面是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通过读书,让学生有所触动,有所感受,进行质疑,这时,录相的加入让学生的疑问与图像相联系,把观察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加强了词语与事物表示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体会和理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草原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用轻柔和谐的声音学会演唱二声部歌曲《小黄鹂鸟》,让学生感受内蒙古民歌优美抒情的情绪和音乐形象。2、能认真聆听无伴奏合唱《牧歌》,随乐哼唱主题,听辨出乐曲不同速度,初步了解无伴奏合唱的演唱形式和特点。教学重点1、学唱歌曲《小黄鹂鸟》2、了解内蒙古地区的民歌及其音乐特点。教学难点

学唱歌曲《小黄鹂鸟》教学准备电子琴 磁带 奖品 教学过程一、情景定向听歌曲进教室二、欣赏〈牧歌〉1、导入(1)同学们,我们来唱一首腾格尔的〈〈天堂〉〉吧(2)你们猜猜,我们今天要走近哪个民族?对,蒙古族2、欣赏(1) 请你们闭上眼睛听一首乐曲,边听边自由想象草原上的情景,并请注意听这首合唱曲跟原来听的有什么不一样?(2) 从歌声中你感受到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把想象中的画面说出来让大家听听(3) 老师也和你们一样,好象看到:清晨,太阳从草原的那边冉冉升起,淡淡的薄雾覆盖着草原,真是美极了。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这首歌没有乐器伴奏的哦,这就是无伴奏合唱(4) 再听一遍,请你们随着音乐唱一唱三、歌曲学习1、导入 一群黄鹂鸟也在草原上玩耍呢,你们听2、初听全歌3、随乐唱词4、分组轮唱四、课后小结

第三课 草原上教学时量:2-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森吉得玛》随乐哼唱主题,听辨出乐曲不同速度,初步了解无伴奏合唱的演唱形式和特点。2.能学会演唱内蒙古民歌《大雁湖》,边唱边跳筷子舞。3.能在〈小马跑来了〉活动中,逐渐熟悉附点八分音符,并自如运用。4.能在读谱唱歌活动中学会演唱歌曲〈可爱的羊群〉,并根据特定的画面,用不同的力度和速度来表现不同的意境。教学重点:能学会演唱内蒙古民歌《大雁湖》,边唱边跳筷子舞教学难点:1.能在〈小马跑来了〉活动中,逐渐熟悉附点八分音符,并自如运用。2.能在读谱唱歌活动中学会演唱歌曲〈可爱的羊群〉,并根据特定的画面,用不同的力度和速度来表现不同的意境。教学准备电子琴 磁带 奖品 教学过程一、情景定向听歌曲进教室二、听赏〈森吉德玛〉1、初听全曲(1)你看到了什么?(2)轻轻哼唱音乐主题试着标出速度 2、再听(1)这首乐曲速度上有什么变化?(2)速度变了,情绪呢?三、歌曲学习1、导入同学们,蒙古族的人民喜欢跳筷子舞,我们来学学吧2、学跳筷子舞现在,我们手上都拿着一把筷子,你能开动脑筋想一想,手中的筷子能击中身体的哪些部位吗?学习基本动作(错步、击筷子、击肩、击腿等)3、我们合着音乐来跳一跳吧4、学唱歌曲《大雁湖》5、边唱歌边跳舞四、节奏活动《小马跑来了》蒙古族人从小在马背上长大,在马背上生活,马成了他们的好伙伴,在每年的那达慕大会上,豆油赛马的项目呢,瞧,有三匹马过来了

第一匹:x xx| x xx | xx xx | xx xx ||

第二匹:x x xx | x x xx| x x xx |x x xx||

第三匹: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为什么第二匹和第三匹跑得快呢?因为他们有一个小圆点在帮忙呢,(学习附点八分音符)

五、学习《可爱的羊群》(1)初听全曲小牧民在唱歌,你们听(2)读谱(划拍唱曲)(3)唱词(4)用不同的速度演唱《可爱的羊群》

六、小结

草原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草原的美丽景色,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2、欣赏各种表现草原的摄影和绘画作品,使学生了解如何用美术手法来 表现自然美景。

3、通过记忆与联想,利用各种方法表现大草原的美丽景色。教学重点:有创意地表现草原上的各种生活场景。

教学难点:画面的组织和构图。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有谁见过大草原?它是什么样子的?草原里都有什么动物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描绘大草原上的动物们的生活吧!

二、讲授新课

1、 同学们觉得大草原上的动物平时都在干些什么?

2、 通过欣赏课本的范图,让学生初步认识大草原。

3、 让学生谈一谈欣赏后的感受和想了解的问题。

4、 教师简介大草原。

5、 大草原美在哪里?教师从大草原的形、色以及草原牧民独特的生活方式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感知。

6、 学生分组讨论。

三、教师示范,学生作业

1、 教师作剪贴、画画的示范。

2、 教师讲述本课作业要求。

3、 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用画笔或用其他材料把对大草原的感受表现出来。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

《实用的草原教案模板集锦六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