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时间:2024-07-26 16:48:22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

1900的故事,像一枚遗失的珍宝,永远地埋藏在湛蓝深处。他是属于海的。身世不明,生于船上,被弗吉尼亚号的工人收养,在阴暗空旷的舱底度过童年,日日望着碧涛翻涌长大。88个琴键,有头有尾,有始有终,音乐就是他的整个世界,如此辽阔,又如此单纯,如同大海。

他有着天生的敏锐,从未踏上过陆地,却深谙世情。他一眼便可读出每个人的经历和心情,并诉之于琴键上,带着神祗一样的犀利和超然。多少次他站在船头,冷漠地望着乘客们熙来攘往,神情淡定,略含悲悯。他看尽了人间种种纷扰,却又绝对地置身事外,心地单纯,透明如孩童,眼里仍是儿时的清澈和忧伤,仿佛从未改变。

因为爱情,为了那个似笑还颦、转盼生辉的女子,他突然生出对陆上生活的渴望,终于决定上岸,像一个漂泊多年的人想要安定下来。但他忘了他是属于大海的,他站在舷梯中央,望着他即将踏入的那个尘世,突然改变主意。对他来说,陆地才让人感到摇晃不定。大海,如同音乐,如此辽阔而单纯,而陆地上的世界,如此逼仄狭小,却又看不到尽头的复杂难解。他拒绝尘世的纷繁复杂,选择了简单纯净的音乐和大海,同时也舍弃掉了尘世中可能会有的种种美好和温暖。对于整个世界来说,他从未出生,从未存在,而迈克斯却以近乎偏执的直觉确定在仍在弗吉尼亚号上。拼凑起来的老唱片,清晰而可疑的旧日回忆,音符如水滴一滴一滴坠落,汇成灵魂中永难忘却的旋律,静静流淌过废弃的船舱。1900的一生是一个美丽的故事,迈克斯倾耳聆听,潸然泪下。“天堂里可有钢琴?”他含笑问道,笑容天真清澈,眉宇间一片明亮的色彩。离别和死亡,似乎都不那么残酷了,毕竟浮生若梦,死不过是生命的圆满,而非生命的终结。

他生于大海,死于大海。他的爱情从未开始,也因此永不会消亡。他的音乐是过耳的烟云,只可谛视,不可挽留。他的故事像一枚珍宝,被遗落在湛蓝的深处,属于大海的回忆,只可凝望,不可触摸。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不畏惧死亡的,人的生命很宝贵,那是因为我们还有爱我们的人,生活在一个从小就适应的世界,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正确面对失意和挫败的态度,以及如何调试自己,每个人其实都不坚强的……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

  两个钟头陪主人公1900度过了一生,又是一部经典。

  主人公1900从船上一出生便被抛弃成为孤儿,由好心的烧煤工丹尼收养。童年时一次意外丹尼丧生,1900再次成为孤儿。不经意的接触钢琴,让人惊讶的发现原来他竟是无师自通的天才,此后他便开始了一生的钢琴生涯。

  1900一辈子没下过这艘船,他也曾经决定离开,当站在甲板上看见所谓大城市那无穷无尽的房屋街道,他迷惑了,他说:“钢琴键有限,但是创造出的音乐无限,如果键无限,那就创造不出音乐。那座大城市一眼望去看不见尽头,尽头在哪里?—世界的尽头?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

  整部电影感觉处处是经典,每个镜头都恰到好处,细节处理不多不少,刚刚好。

  1900和麦克斯在随狂风暴雨摇摆的船上弹奏钢琴的那一幕,在脑海深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在轻快的钢琴曲下,两人似乎与钢琴融为一体,优美而流畅在大厅滑行,宛如美妙少女穿着溜冰鞋伴随着悠扬的歌曲翩翩起舞,浪漫至极!

  接受挑战的那一场也印象深刻,前两场比赛不知是有意无意发挥平平,甚至在对手表演时竟然感动的流泪。最后一场开始前,1900向朋友要来一支烟放在钢琴上,说了一句话:“你自取其辱!”接下来狂风骤雨般弹奏出《群峰乱舞》,震惊在座所有人。一曲完毕,1900将烟的一头按在琴弦上,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经过1900激情澎湃演奏琴弦因高频率震动而发热,竟将烟点燃了······

  影片介绍:“男主角1900的整个人生都已经是一场悲剧了。他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气船上的孤儿,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然而好人不得好报,烧炉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只有几岁大的1900又再度成为了孤儿。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他从不敢离船上岸去,只因纽约无际的高楼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没有安全感。纵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他永远地留在船上了,直到唯一的好朋友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殉船于海底。”

  我不知道为什么说他是悲剧,但也许在1900眼中,其他人才在悲剧的生活。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3

两天内看了两遍《海上钢琴师》虽然是一部老片,但还是让人推荐才知道。个人所言它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片,看完后的感受没有其他电影结束时的压抑、难受或者开怀大笑,而是直击灵魂,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所以今天想写点东西。

看完以后看了评论有的人说很好有些人说很一般 我想这就是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 而1900他是什么样的人,他是被人丢弃在头等舱的孤儿 被锅炉工“妈妈”收养 一生中都生活在船上从未踏进大陆半步 有着天赋异禀的音乐细胞 却因为从小的封闭环境让他成为了一个不敢直面未知事物的人 哪怕他遇见了心爱的人他最终还是选择了走回甲板。

最后1900说的话直戳泪点 眼泪跟着情不自禁 最后他告诉观众为什么走了一半他又回去了 他这样说的 站在那里并不是我看见了什么 而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我看不见尽头尽头?拜托!拜托你给我看它的尽头在哪?当时,站在舷梯向外看还好。我那时穿着大衣,感觉也很棒,觉得自己前途无量,然后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没问题!可是,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惟独没有尽头。根本就没有尽头。我看不见的是这一切的尽头,世界的尽头………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一个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长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种我不会创作的音乐。我永远无法放弃这艘船,不过幸好,我可以放弃我的生命。反正没人记 ……此处隐藏7343个字……我最喜欢1900最后说的一段话:“我看不见,看不见城市的尽头,我需要看得见!拿钢琴来说,键盘有始也有终,有88个键,是的,错不了,这并不是无限的,但音乐是无限的。在琴键上,奏出无限的音乐,我喜欢,我也应付得来。而走过跳板,前面的键盘……有无数的琴键,事实如此,无穷无尽。键盘无限大。无限大的键盘,怎奏得出音乐?不是给凡人奏,是给上帝奏。”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3

《海上钢琴师》确实给了很多人很大的感触,对于喜欢他理解他的人来说,影片中的钢琴师1900或许就是我们内心的写照,1900他纯粹,无害,执着。这位从未涉足尘世,未被世俗同化的海上钢琴师,将自己的一生都留给了大海。一条船,一片大海,一架钢琴,这便是他的世界。对于1900来说,这就是他的一切。正如那句话一样“欲望少了,世界就小了”,在1900的世界里,少了世人无尽贪婪的欲望,所以他的世界很小却又很大。这个世界大到他可以在上面“谱出无限”,这个世界便是由那架钢琴,那条船,那片大海支撑起的。在有限的琴键上谱出无限,这是一种意境一种精神上的追求。

很多人不能理解1900,认为他懦弱,不敢面对现实。可是我们为何不朝另一个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呢,面对世俗的浮华荣耀,面对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1900想坚持的只是自己内心最初的,最纯粹的东西,那便是他的音乐。这就像是一个人他拼命想要坚守住自身最宝贵的那份东西一样,对于1900来说这份最宝贵的东西便是他对音乐的忠贞与执着。离开了那艘船,离开了大海,来到陆地后,他或许会名声大噪,他的音乐或许会受世人的追捧,可是最纯粹的东西一旦商业化后他就完完全全变质了,他早已失去本身最质朴最宝贵的特质,对一位热爱音乐,热爱钢琴的钢琴师来说,这样比死会更痛苦。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在向我们刻画出一位执着音乐的钢琴师的同时,更像我们传达出一种精神,一种信念: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这种精神让我在为这位伟大的钢琴师惋惜的同时更让我对他肃然起敬!1900代表了我们这一类人的梦想,他做了我们想做的那一类人,他帮助我们实现了我们心中无法实现的梦想。难怪有人要说这部电影确实过于虚幻和浪漫,当然,对于现世的情况来说,确实如此。可正是因为这样,我们一类心中有同样信念的人才会被影片所深深触动。希望每一个喜欢《海上钢琴师》的朋友都能体会到这部电影带给你的感触与力量,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这样,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自己心中的“海上钢琴师”。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4

这部电影不是旨在讲与钢琴有关的故事,而是在时代快速发展中的一个人对自己的人生和归宿的一次偏执的选择,无论电影是否玷污了钢琴,也无论这种看似乌托邦式的剧情和情结,以及其他想表达出的想法是否具备丝毫价值,至少不影响我们看到思想和生活在某些情况下仍存在某种自由,而走出影院继续面对接下来的人生时,是否还会有人相信并做一次足够的坚持?相信心中怀揣一份自己想追求的自由,无论结果如何,都赋予它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行动。

也许需要通过一次极为艰难的抉择,甚至再经历一段不堪的岁月,在这种前提和代价之下,还有人能够做到坚持,或者哪怕到不能坚持的地步(虽然这种坚持不可能永久)?

我们可以从历史中看到,有些人自己并未能够成功达成关于自由的夙愿,但是他们却宁愿从始至终地坚持,甚至付出巨大的代价。他们让我们看到,人类思想的任何一次进步,都源于一份相信真理,渴望自由这种在当今现实下被认为是妄想的病人举动。

不仅是一份自由,还有很多信念和东西很容易在这两个步骤便夭折。这两个步骤即是我上面所言:1,相信。2,坚持。

然后,在现实生活中,这个结果恐怕都要形成种种失败,可喜的是,有很少的人做过了,他不只是对他自己成功的进行了一次解读,也是对这个世界做了一份看起来微乎其微的贡献——只要有一个人看到。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两个步骤对于每个人而言的难度是不同的:有的人在第一步就已然被击败,有的人却倒在了第二步,而更多的人根本就没有尝试过任何一步。

真诚的希望自己以及更多的人能够在生活的压迫中给自己保留一丝反思的能力和机会,让自己在某些事情上,在行动和失败之前不要轻易否定一切,哪怕如影片中那样——当有一天游轮即将被爆破分解。可你已经看清自己,这个时候你选择下船离开还是留下都将是正确的选择。

所以,我在心里并没有给这部影片评分(由于不打分无法评论,在网站上打了个“还行”),因为我觉得它对于每个人来说打不同的分都可以理解——这不同于其他影片单纯的讲专业技术或是影片内涵,而是给每个人出的一道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至于这个问题到底是在问什么,那还要看你由这部片子想到了什么,最后,抑或留下一句怒骂或不屑,都将是你对这部片子的答卷。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5

该电影命题时只选取了典型的命名法,即影片要素:地点在海上,人物为钢琴师。可以感受到导演的拍摄初衷是一种启发式精神输入,从高潮、结尾亦可感知影片的拍摄更侧重记述、讲究一件事情,而非主张一种观点。

由此,我们大可将影片的掌握度由所述之事开始。为了讲好这件事,由角色、场景、情节、色调、音乐的空隙,扩张的表现手法层出不穷,单看镜头上,值得细谈的好角度便有很多。

比如,1900婴儿时期被老头丹尼发现时所在的船舱餐厅,后面男二(友人)迈克斯亦穿越来找已准备迎接死亡的他,无论是那个找到他出生后他的老头,还是去找死前的他的友人,都是一二载破片一样甚至后来前来单挑的爵士创始人,也颇给我以如此疑惑:这世间有些人是生来只为了作为天才的记录体而已的?有多少存在只是为了成为供火光一现的落地烟灰而已的?

其次,女主透过窗看到的模糊的男主,和当年幼小男主透过窗看到的展厅有得一比,一墙之隔,真假不易。当初,男主在船上(阶梯之上)看到并结交了阶梯下岸的迈克斯,后来,男主却不能在阶梯上接受去到岸中的自己,音乐的界限在哪里?甚至存在吗?文学有政局阻挠,画作或相片有保鲜期设限,它在共鸣中唤起欲望,它背后有一种在本片所有死去的人身上共有的东西:理想主义。

灵魂死寂的爵士乐创始人,为理想所杀,他并非败于技艺,而是尽头比天才短。

生命死寂的丹尼,以为他爱这孩子,这孩子爱他,死在他自己充满父爱的世界里,对“TD”的妄想里。

1900,于光影对比、冷暖色调里,他始终更像一个音乐的初学者而非大成者,他太单纯,一如给他的镜头基本都让他待在某一纯色里。他又不全是“音乐”的海绵,他对船的留恋出于凡性中的乡情,显然,他最后已无法再走更多追究,有人纯粹只成了记录他的器具,而天才终有不再的记录更全更多整个艺术的容量,1900是有限的,我不知道,我们有多少人在理想主义的眼罩里自以为是灵魂的倾尽者,实际上只是艺术的工蚁、美学的针管、一切的餐盘?而我们拼尽全力留住的,尚有杂质的音乐唱片。百年难见的天才牺牲凡人所铸造,大生大死的艺术牺牲天才护养。观众无法成就作品,理想亦无法成就作品。

1900的自尽,我大抵会效仿,但并不出于明白他的理由,只是在归去时犹如没有理想过,将我的一切理想留在人间,还给艺术,不必带走一物,如来时两袖空空。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