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花女读后感

时间:2024-06-21 15:41:10
卖花女读后感

卖花女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卖花女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卖花女读后感1

三毛是我在中学时代就非常喜爱的一位作家,她的《闹学记》《稻草人手记》等作品相信有不少人也拜读过。但在我记忆中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卖花女》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为我们塑造了一位以骗为生的非洲卖花老妇的形象。虽然是上当受骗,可在三毛的笔下,那妇人却也并不十分可恨。轻松、幽默的文笔,把个老奸巨猾的卖花女写得是伶牙俐齿,左右逢源。倒是三毛本人十分值得同情,一家人不停地在为善良买单,最后竟落得望风而逃的下场。

看着这令人捧腹的作品,不觉又想起三毛,想起学生时代,想起无忧无虑的日子。只记得那时所有读过她作品的人都在羡慕她流浪的生活,都爱听她的心声——那曲《橄榄树》。只是现在的孩子几乎不知三毛为何许人也。三毛那单纯的快乐,不会只影响我们那代人吧?我们的学生由于家庭条件的优越,不乏有行万里路的人;但三毛的万里行程,为读者带来的却是无尽的精神享受。三毛的写作风格,应是我们的学生当好好学的吧?即便是讨论一下三毛这个人也会令人深受启发:一个在作品中表现出如许达观、开朗的性格的人,居然会以自杀来作为人生的结局,这红尘究竟应当如何来看待?一个倍受争议的作家本身就是学生阅读兴趣所在。

卖花女读后感2

我爸爸的书柜上一直放着一本旧到发黄的书,那本书叫《卖花女》,它讲述了语音学家希金斯和朋友匹克林打赌,用街头卖花女伊莉莎做实验,通过六个月改变他的语言和外貌,使之成为仿佛出身名门的贵族大小姐的故事。

伊莉莎通过一系列训练,果然脱离了出身贫寒、言行粗俗的氛围,在出入任何高贵场合的时候都能引起万众瞩目,然而希金斯是个独身主义者,不可能与她结婚,而伊莉莎既成不了真正的公爵夫人,又不能再回到集市上去卖花,被置于一种不上不下的尴尬境地。

《卖花女》是萧伯纳的代表作之一,语言诙谐幽默,妙语连珠,充分体现出了作者对语言使用的`高超境界和对剧情的把握,这也使得《卖花女》大受世人喜爱,也在1956年被百老汇改编成窈窕淑女搬上荧幕,这部1912年出版的书籍和改编电影都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作。

同时,《卖花女》也清晰地刻画出了英国当时对阶级的看重,这部作品的背景变是19世纪末,伊莉莎便是这个大背景下产生的新女性,她在这个训练的过程中心灵的觉醒,让她从一个自卑的卖花女成长为一位敢于追求心中理想的反抗者。

这就是我爸爸珍藏的书,一本在文学史上有很大影响,并且创造了一部经典话剧的书,希望能有更多人去欣赏这部文字作品,如果有一天你也能够买一本读一读的话,那边会成为我莫大的荣幸。

《卖花女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